南京市江寧區小龍灣片區作為江寧副城中心新地標,目前已發展成為江寧區的商業商務中心、文化休閑中心、生態樂居示范區。由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交通警察大隊攜手多倫科技籌備近兩個月的交通黑科技——“區域交通自適應控制”正式應用于小龍灣片區的四個路口。
●什么是區域交通自適應控制●
“區域交通自適應控制”是基于區域內的交通狀況,在區域道路及交叉口交通組織優化的基礎上,通過多目標雷達等泛在感知手段實時感知交叉口排隊長度、占有率、車頭時距等交通參數,并通過實時自適應優化算法,對紅綠燈信號配時進行動態優化,從而減少車輛通行的停車次數和停車延誤,減少綠燈空放損失時間,以達到緩解交通擁堵、優化市民出行體驗的目的。
●為什么選擇“小龍灣”●
通過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交通警察大隊、東山中隊和多倫科技的前期實地考察和充分討論推敲。經江寧區城鄉建設局的不斷推進,確定區域交通自適應控制的試點路口為小龍灣-竹新路、小龍灣-新亭路、小龍灣-楊家圩路、新亭路-興寧路4個交叉口進行優化建設。
試點區域地圖呈現“T”型
四個路口周邊交通復雜、車流量大,分布著學校、大型住宅區、綜合體商業區、政府服務機構、市民公園等多類型場所。
早晚高峰時期路況擁堵
優化前,小龍灣區域主要依靠信號單點控制,部分路段實現了定周期定方案的單向綠波控制,但信號自適應控制應用水平較弱。尤其在周邊學校放學時間段及早晚高峰時間段,很容易造成路況擁堵,并偶發溢流嚴重擁堵問題。
優化前空放空待情況明顯
●我們做了哪些工作●
提升出行體驗 顯著提高通行率(建議點擊右下角放大觀看)
2020年4月,本次“區域交通自適應控制”的創新應用在小龍灣區域從三個方面展開:
01
基于多目標雷達的感應式綠波優化。針對協調路段(小龍灣路三個連續交叉口),實現雙向綠波的同時,實時感知交叉支路的車流并自動調整綠燈時長,減少支路空放,均衡交通流時空分布,提升主干線綠波帶寬及通行感受。
02
基于多目標雷達的動態干線協調。相對于原來傳統的定周期方案,不同時段設置不同的配時方案,無法滿足交通流的異常變化,也無法做到交通流平滑控制。本次優化,基于多目標雷達交叉口流量數據感知,通過動態干線協調控制策略,各交叉口在保證干線綠波的前提下,信號周期動態變化以自適應交叉口流量的變化,減少車輛排隊,避免由于大量交通流引起相當部分的車輛滯留。
03
基于多目標雷達的溢流控制。交叉口“新亭路-興寧路”與“小龍灣-新亭路”之間路段只有180米,在小龍灣主干線信號自適應的控制策略下,此路段很可能會發生溢流,造成嚴重擁堵。針對此現象,對交叉口“新亭路-興寧路”進行溢流控制,在不同的時間段采用非對稱放行、中心協同干預、支路綠波等多種自適應控制手段協同。
優化后,小龍灣路-楊家圩路交叉口早高峰東進口左轉車道飽和度由1.33降至0.67,路口整體飽和度由0.86降至0.77;小龍灣路-竹新路至小龍灣路-楊家圩路雙向直行行程時間之和,由之前的242秒下降至160秒,優化效果顯著,提高道路通行率,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
●未來 我們努力的方向●
未來,隨著周邊龍湖天街綜合商業區的開業,交通流將會出現極大的變化,我們將借助“智能交通聯合研究室”的平臺,持續跟蹤研究,優化信控自適應算法,滿足出行需求、緩解交通擁堵。
我們也將共同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信號自適應和精細化設置,進一步提高信號控制工作水平,達到整個區域的智能控制。我們也將最終通過不斷的完善,努力實現信號的全流程自動優化和閉環管理,用科技踐行“讓道路更通暢 讓交通更安全”的企業使命。